+010-62060606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共塑新质生产力 京城三家市属银行合力打造金融新范式
发布日期:2024-04-10      [打印本页]

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后,培育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时下经济社会的热门词汇。而同在北京的三家市属银行已经开始加快新质生产力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应用。

目前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北京农商银行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家银行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中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一批以创新强、科技硬为特点的专精特新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三家银行业积极赋能新质生产力。

北京银行业务总监、中关村分行行长赵政党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北京银行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力求实现对科创企业全周期、全方位、全链条的金融服务精准滴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截至目前,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累计为4.2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万亿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800亿元。服务北京地区79%的创业板、72%的科创板、68%的北交所上市企业及超50%的专精特新企业。

北京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首席专家兼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汤飞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近期,我们为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公共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提供近5亿元贷款支持,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助力“算力资源+运营服务+场景应用”一体化建设工程落地。”

截至20242月末,北京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对公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24.28%;有贷户同比增长达40.42%。专精特新企业对公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68.13%;有贷户同比增长达52.12%

华夏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赵勇江透露,近期该行为一家致力于航天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追加企业数据资产质押担保,为客户新增授信5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考核就是指挥棒。”北京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首席专家兼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汤飞表示,北京农商银行出台了三方面21项工作举措,从考核激励、产品服务、队伍建设、风险防控等八大方面,加强了科创金融的投放力度、服务深度,实现了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双向奔赴”。

同时北京农商银行还在搭建渠道、促进合作方面进一步探索区域科创金融服务新模式,与北京朝阳国际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行成立跨部门、跨条线的专项指导小组,协同朝阳支行共同组织推动区域科创金融服务工作。

赵勇江表示,今年华夏银行进一步明确给予科技型企业专项经济金融政策支持。在行内信贷与投融资政策中,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列为重点支持领域,引导全行积极运用“商行+投行”策略为科技产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领域科技企业。

北京银行则提出了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的战略,将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作为全行顶层战略重点。

“我们成立了专精特新领导小组,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系统化工程‘一盘棋’谋划、‘一体化’统筹。推动在2025年前实现专精特新贷款规模突破1000亿元、户数突破1万户。”赵政党说。

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三家银行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加大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强化了对新质生产力的全方位金融供给。

“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创新的思维模式和产品及服务。”赵勇江谈道,针对处于不同发展周期的科技型企业,华夏银行积极整合各类金融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资源配置上,华夏银行给予“专精特新”贷款FTP(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定价优惠政策,对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投放贷款,分别给予30个基点(bp)和20bpFTP定价优惠。

在优化业务流程上,提高审批效率和审批权限。华夏银行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小微客户、科技型小微客户,纳入“授信审批绿色通道”。调高“专精特新”小微客户单户审批权限;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工业厂房抵押率;给予分行“专精特新”客户专项信用授权权限;从行业、客户、担保、区域、集团等政策方面给予“专精特新”白名单客户相关优惠政策。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北京银行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和融资需求,构建覆盖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线上+线下”专属融资产品矩阵。

截至今年2月末,该行推出的专精特新企业专属线上信用贷款产品“领航e贷”产品规模突破300亿元。

在完善工作机制,丰富保障措施方面,北京农商银行多举措激发科创业务发展新动能。聚焦重点领域,研究出台《北京农商银行科技创新型企业专项投融资政策指引》;优化行内投融资政策中关于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贷款评级准入标准,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深化分层授权,提高分支行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首创“专精特新”专属评级模型,充分考虑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特点,全力满足分支行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差异化评级的迫切需求。

此外,2023年,北京农商银行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及自身经营特点,创新出台“专精特新信用贷”和“专精特新订单贷”产品,持续丰富“专精特新”产品体系。其中“专精特新信用贷”产品有效满足了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成长周期的金融需求,该产品为信用贷款,优化了评级准入标准,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有效期内可多次提款、随借随还,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核定贷款额度,优质“专精特新”企业还可享受不高于市场水平的最优利率。“专精特新订单贷”产品,依托于“专精特新”企业与其下游企业签署的订单,用订单申请贷款,贷款额度主要依据订单金额核定,用于满足“专精特新”企业订单项下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产生的资金需求,期限最长可达3年,有效地解决了仅凭企业规模、财务状况等融资的现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不论是国企产权转让,还是科技成果转化,亦或是新兴的数据资产交易,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的过程中,交易所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北京产权交易所及所属的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北京金控集团旗下的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市属交易所,深入了解它们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新情况。

北京产权交易所:服务国资国企改革  一季度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7%

多年来,产权市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推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国资公司所属北京产权交易所作为“要素市场的核心力量”,具有“汇聚项目、汇聚投资人、汇聚专业服务”的平台优势。

北京产权交易所总经理曾毳毳表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是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参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从2023年到今年一季度,北京产权交易所共服务中央和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股权融资项目104项,引入社会资本649.57亿元。这些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使得中央和市属国企在发展资金上得到充实、核心技术上得到增强、市场渠道得到拓展、企业治理更加现代完备、经营机制更加市场化,各类创新性要素得到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通过产权市场得到形成发展。

比如,北控集团旗下京仪装备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两轮增资引战,成功引入多家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人,既充实了企业发展资金,又聚合了市场资源,成为助推我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范本,并于2023年顺利实现上市目标。再比如,首钢集团旗下首钢朗泽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施四轮增资扩股,实现从实验室到中试、工业化生产再到全国化布局的“四级跳”,是全球首个将钢厂尾气转化为燃料乙醇和饲料的工业尾气清洁利用项目,增资扩股的顺利进行也为企业未来登陆资本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曾毳毳介绍,截至32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成交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国有企业增资、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国有企业房屋租赁四大类项目2289项,同比增长21.05%;交易金额1096.78亿元,同比增长7.28%,顺利实现开门红。

除了运用要素市场平台功能,服务各类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产权交易所及所属中国技术交易所等要素交易平台也立足要素市场自身的提质增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赋能,加快形成要素市场的新质生产力。

北京产权交易所开发了新一代“北交互联”APP作业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打造了投资人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北交汇投”,实现了自身服务能力的高质量提升。“北交互联”在实现所有项目在线无纸化交易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交易动态的全程可查,为各类交易主体提供安全便利的交易服务。“北交汇投”平台一方面对项目信息的行业特征、地域特点、产业配套、财务数据等进行精准分析,另一方面对投资人的投资偏好进行分析,实现投融双方的智能匹配和推荐。目前“北交汇投”平台已经覆盖各类投资人超30万家,服务项目超2000项,落地投资金额超70亿元,在提升项目方与投资人对接效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央企业国家电投旗下国氢科技公司先后3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增资,其中“北交汇投”为该项目带入7家投资机构,助力该企业引入氢能产业链上下游重要投资机构,实现价值提升、优势互补、资源捆绑和市场锁定等目标,为后续打造行业“独角兽”企业并推进IPO上市奠定基础。

中国技术交易所: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累计完成技术交易7611亿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至关重要。北京产权交易所旗下中国技术交易所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中国技术交易所建设运营全国性技术交易网络平台——技E网,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提供全流程综合服务,累计完成技术交易7611亿元,仅2024年一季度即完成交易3055项,交易额319.6亿元,同比增长47.4%

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技术交易所积极与银行、证券、基金、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等科技金融服务,中技所推出的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证券化储架产品已连续发行四期,为科技企业融资超10亿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

在服务京津冀创新资源有机融合方面,中国技术交易所与天津、河北两地科技主管部门合作,建设运营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网、天津武清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服务平台,联合津冀两地交易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京津冀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信息联合发布工作机制,组织举办河北省科技成果直通车、京津冀成果直通车、中国科学院优质技术专场对接会等科技成果路演发布和交流活动,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对接北京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资源,为京津冀三地科技成果区域内转移转化提供了很好助力。

北京绿色交易所: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北京产权交易所旗下北京绿色交易所作为生态环境部授权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运行和管理机构、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权试点交易平台、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绿色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绿色投融资服务模式,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绿色交易服务方面,该交易所持续10年支撑北京市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市生态环境局的年度履约工作,累计成交1亿吨左右,交易金额约41亿元。同时,作为全国集中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则体系完善、供给需求和国际合作等研究。

绿色公共服务方面,办理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服务及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累计涉及车辆152万辆、金额195亿元,主要污染物减排超过80万吨。协助市住建委开展限额发布和限额考核等工作,服务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1.5万幢,涉及面积1.97亿平方米。

绿色双碳服务方面,为各级政府、企业及行业组织提供低碳综合咨询服务百余个;举办“双碳”主题培训194期,服务人数超30000人次。

绿色金融服务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其中《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和《碳金融产品》等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已由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发布实施,参编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已由国务院国资委发布。该交易所大力建设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开发完成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目前在北京市国资委指导下开展北京市管企业碳管理和碳交易示范应用工作;在通州区政府支持下搭建城市副中心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在宁波市政府支持下建设宁波市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同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基于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多种绿色贷款创新产品。例如,20236月,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北京银行合作完成的全国首笔“京行碳e贷”,贷款资金将用于通州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标杆工程

北京金控集团旗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简称北数所)作为北京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六大标杆工程之一,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级数据资源汇聚枢纽、国家级数据流通交易枢纽、国家级数商聚集平台。

在数据要素供给环节,着力提高数据供给质量。北数所联合大型头部机构和企业,推进建设涵盖交通、气象、能源、金融、文化、通信、工业、科学、时空、自动驾驶、算力交易、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社会数据专区。积极培育高质量数据商,已培育数据交易、数据运营、数据服务、数据登记各类型数据商超过300家。推动北京数据资产首笔大模型训练数据进场交易、时空数据进场交易。

在数据要素流通环节,稳妥构建可信流通生态。北数所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交易平台IDeX系统为核心,建设形成“1+N”数据交易平台群,部署北数所专属云计算基础设施,基于北数云及可信空间技术打造数据流通枢纽,建设覆盖数据交易全流程规则体系和数据要素领域标准体系,构建了涵盖数据治理、数据合规、数据质量评价、数据安全评估、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资产入表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路,完善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生态体系。

在数据要素应用环节,全力提升重点行业与领域数据的应用水平。北数所在北京市网信办的支持和指导下,落地国内首个个人信息合规出境项目,实现征信数据在京港两地的共享,成为我国首个以个人信息标准合同方式进行跨境的典型案例。北数所成立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建设数据资产登记平台,提升数据资产登记服务能力,探索数据资产的登记、审核、评估、定价、交易、入表、金融创新等各环节服务模式。在市国资委的支持下,完成首批国有企业数据要素先行先试试点工作。开展个人数据授权和数据托管创新业务,并进一步拓展个人数据的应用场景和授权模式。

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2440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01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4号新华1949园区2号楼2408室